在9月12-14日,美国肯庸学院(Kenyon College)哲学系萧阳教授应邀莅临博彩网站
讲学,在F1-401主讲鹭岛哲谭第161讲·国际孔孟论坛第14期“孟子道德心理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紧张”和鹭岛哲谭第162讲·宗教文化分论坛第11讲“作为哲学问题的全球气候变化”,讲座分别由博彩网站
教师冯兵教授和花威教授主持,博彩网站
教师王阳教授、张华勇博士和本硕士参加。
在“孟子道德心理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紧张”一讲中,萧阳教授阐发了以下研究心得。首先,孟子的道德心理学是“性之”道德心理学,以“人性”或“仁义”为道德行动的源头,将道德行动看作是“非目的性的行动”和“非工具性的行动”,可以举三个例子来辅证,包括托尔斯泰《安娜·卡列林娜》一书中的采蘑菇场景、禅宗的公案和亚里士多德《形而上学》第一卷第一章。其次,原有研究孟子哲学的基本方法是从关键词来寻找关键概念,但通常会忽视那些没有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概念。我们对孟子政治哲学的了解有误差与缺陷,其主要原因可能是,其中一些中心概念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的关键词与之对应。由此,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许多看上去不像“概念词”的词语,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与用法,以发现许多“隐藏的概念”,比如“非所以”、“性之”和“由仁义行”等。
在“作为哲学问题的全球气候变化”一讲中,萧阳教授界定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所指,论证其如何成为严肃的哲学问题。在人世纪 (the Anthropocene)中,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与甲烷进入地球的大气层,由于“温室效应”非常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,进而非常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、极端天气、物种灭绝、干旱饥荒甚至“气候难民”等等。作为新兴概念,人世纪反对“前历史vs历史”、“自然vs文化”或“自然科学vs人文科学”之分,其开端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,也甚至被追溯到农业的出现。在人世纪中,气候变化问题是间接的、全球性的和长历史的,技术主义并不能干净地解决这一问题,即“没有技术剩余物”、“没有技术的因缘报应”和“没有技术的诅咒”。而作为伦理-政治问题,我们需要重新想象“人的行动”、“时间”、“空间”、“人与人和行动与行动如何跨越时间与空间相互关联”,以寻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能途径。
主讲人简介:萧阳教授,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博士,加州伯克利大学与哈佛大学博士后,现为美国肯庸学院(Kenyon College)哲学系教授,2018-2019年度浙江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者,曾任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主席。编辑出版英文著作《道德相对主义与中国哲学》(与黄勇教授)、《孟子哲学研究指南》等多部。目前主要从事儒家哲学、语言哲学、伦理学政治哲学、环境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哲学研究。
花威供稿
